调整座椅屡起冲突,这个“度”该怎么调-环球快播

来源: 潮新闻


(资料图)

图片来自网络

近日,陕西一网友发视频称在某动车组列车上,坐 C 座的老大爷看不惯前排 B 座年轻男子将座椅靠背后调,上演 " 连环踢 ",一分钟之内连踹男子座椅七脚。前排男子回头找老人理论," 你不也躺着吗?你放得不更低吗?" 随后男子多次想调整座椅靠背,都被老人踢回原位。

事情曝光后,大部分的舆论都是指责老人太双标了,己所不欲勿施于人,自己的座位都是向后仰的,怎么不允许人家在正常的尺度内调整呢?毕竟直立座椅坐久了肯定是不舒服的。铁路部门对这一类冲突的看法一直是:前排乘客考虑一下后排乘客的舒适度,适当调整靠背后倒,不能不顾后排乘客反对,后排男子也应该考虑前排乘客,长途乘坐确实会让人很劳累,遇到问题可以跟前方乘客沟通,而不是利用暴力手段。

就事论事,这起纠纷理应由这老人负全责。但抛开此事而言,关于调整座椅靠背导致争执的新闻实在不少,也出现过前排旅客突然调整座椅靠背,导致后方乘客放在小桌板上的电子设备损坏的案例。不仅是高铁动车,飞机上也出现过因座椅靠背的争吵,一些大巴车上的纠纷可能更多。

这一类纠纷频繁产生,其背后的原因是什么,理应引起有关部门的思考,看看能不能采取措施予以改善,以消弭争端发生的根源。

正常情况下,高铁座椅的调节幅度都是经过设计调研确定的,乘客都可凭个人意愿调整而不至于对后排乘客造成大的影响,并能充分利用空间。但不是所有的交通工具设计都尽合理。碰到不愿意考虑别人感受的人,常常不管限度,把座椅调到躺椅一样的位置,这就侵犯了别人付费的专用空间,是产生纠纷的一个重要原因。

因此在座椅设计上要有个规范,把角度设计小一点,最大只能调节到某个位置,以免对后排座位产生压迫感。社会是在不断发展的,设计也是发展的,不能一成不变。

虽然高铁座椅设置的尺度还是合适的,但有一种说法认为,既然高铁就是这么设计的,那么前排放到最低都是自己的权力,这种说法也不应当赞同。在笔者看来,应该遵循一个标准:不影响后排乘客。如果后排没有乘客,想怎么放就怎么放,如果后排有乘客,调到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角度,找到一个自己相对舒服但也不会影响到后排乘客的一个 " 度 " ,别挤压了后排的空间造成别人乘坐的不舒适度,让别人起身都难。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都是有一定的社交安全空间的,互相都应该尊重彼此的社交空间,而不能随意地践踏,互相理解和尊重是前提,这也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。

交通部门也应该出台相关规定,对如何调整座椅作出指引。比如很多列车车厢内的小桌板背面贴有 " 请您在调整座椅角度时,提示后排旅客 " 的提示标识,就是一个很好的做法。

" 转载请注明出处 "

相关新闻